捧一抔黄土,追思先人;洒一杯酒水,缅怀家风。逢寒食,祭扫祖墓、遥寄思忖;每清明,进献鲜花,栽插垂柳。清明,常思先人为人品行,常念祖辈言传身教。我们承其美德、秉其遗志,忆起往昔岁月……
(图片1:家传老怀表) 老怀表:承载记忆,印刻纯正家风 清明节回老家祭祖,奶奶手心里一直攥着那枚“老怀表”,一时间思绪万千。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,祖父马学智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教导员,1974年10月因公殉职,长眠于安丘市革命烈士陵园。祖父一生清正,“老怀表”是他唯一的遗物,是他立功时的奖励,印刻着那段血与火的革命史。它,也是爷爷所立家训的见证。 奶奶说,爷爷临终时,家里一贫如洗,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,她是紧紧握着“老怀表”挺过来的。那时生活困苦,但一家人始终铭记爷爷传下来的家训:立身不忘做人之本,为政不移公仆之心。 立身不忘做人之本:本分做人,踏实做事 爷爷走时,奶奶年仅38岁,那时,大伯16岁,爸爸11岁,姑姑才7岁,刚出生不久的叔叔正嗷嗷待哺。可叹世事无常,一时间家庭的担子全部压在了奶奶一个人身上。她,不得不扮演起“女汉子”的角色,撑起了整个家。 从小我跟着奶奶长大。在奶奶陪伴我的童年岁月里,我的一言一行受益于她的言传身教。小时候,奶奶经常把老怀表放在我的手心,语重心长地说:“你爷爷健在的时候总是唠叨我,要像这枚老怀表,时间一分一秒地过,事情一点一滴地做。”从奶奶的谆谆教导中,我体会到: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面对,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扎扎实实去做。 在奶奶的故事里,我感受到她年纪轻轻就守寡、一个人养活四个孩子的种种不易,也感悟到爷爷的老怀表、爷爷的家训带给奶奶的强大精神动力。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,奶奶自己开地种菜,用黄土地保障孩子们的食物来源,靠打零工、做零活、赚零钱,贴补家用。奶奶总是想方设法靠自己的双手、靠脚踏实地的劳动供孩子们上学,直到我的父辈们成人、成才、成家。 小时候,跟着奶奶搬过几次家,可每次搬家,挂在墙上的爷爷的遗照却始终没有变换过位置。奶奶说,爷爷生前就一直教育她和我的父辈们,“等这四个娃儿长大,也要让他们发光发热,像我一样本分做人、踏实做事,把全部忠诚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”。这么多年来,爷爷就这样一直“陪伴”着奶奶度过了不知多少风风雨雨,在家的一隅时刻提醒着奶奶,也教育着儿孙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铭记本分做人、踏实做事的道理。 奶奶最困难的时候,是老怀表陪她度过的。践行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的家训,奶奶做到了,孩子们也做到了!
(图片2:年轻时的爷爷奶奶)
(图片3:挂在墙上的爷爷唯一遗像) 
(图片4:“直到我的父辈们成人、成才”) 
(图片5:父辈们幸福成家)注:奶奶怀中抱着的是我 为政不移公仆之心:干干净净,坦坦荡荡 谈到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的家训,我想起了奶奶在我儿时讲过的故事。她说,东汉有个叫杨宝的人,在鹰嘴里救了一只黄雀,梦见黄衣童子回来报恩,以四枚白环相赠,说:“将使您的子孙如同玉环般高洁清白,做官至三公的高位。”果然,杨宝的儿子、孙子位居三公。其中,儿子杨震品德操守十分坚贞,曾有人晚上送十斤黄金给他,并说:“此时深夜,无人知晓。”杨震断然拒绝,说:“天知、神知、你知、我知,怎能说没有人知道呢?”送礼的人羞愧而退。杨氏后人为了纪念先辈的德行,撰有“四知传家永,三公世泽长”的对联教训子孙。 通过东汉杨震为官清廉、不谋私利的故事和杨氏家族世代相传的家训对联,奶奶向我生动传达了“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净净做事、坦坦荡荡为官”的家训注解,也让我深刻体悟到了“家风正、政风清”的深刻内涵。 现实中,爷爷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的家风,他一生干净坦荡,廉洁如水。 奶奶跟我讲过,爷爷任教导员期间,来家里找他办事的人不少。但爷爷行事清廉如水,从不收别人一米一豆。有次有个患者家属来找爷爷救治亲人,说完事情原委后,放下一个编织袋转身就走了。爷爷见状对奶奶说:“你快去,赶紧把东西还给他!”奶奶颠着小脚飞快跑出去,那人一看也跑了起来。奶奶跟在后面实在跑不动了,就停下来喊道:“小伙子,东西给你放这儿了,被别人拿走了我可不管啊!”说完,一扭头就往回走。那人见拗不过奶奶,只好自己拿了回去。 在奶奶心底,爷爷的“拒礼”,她是十分赞同和钦佩的。诚然,爷爷唯一的遗物“老怀表”就是他干干净净、坦荡一生的见证。 老怀表:传递家风,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学生时代,我最喜欢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轶事典故。范文正公幼年丧父,母子贫苦无依;学有所成,出仕做官,推行“庆历新政”,富国强兵。《岳阳楼记》中,一句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彰显儒家君子情怀,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之心;出镇边塞,“范老夫子胸中有百万甲兵”的传言,令西夏人闻风而退;设置义庄义田,周济宗族中困难之人。范公的儿子范纯仁在各地任上均有惠政,曾说:“我平生所学,得‘忠、恕’二字,一生用之不尽”。范氏后人为了纪念先辈的德行,撰有“生平惟存忠恕、胸怀广具甲兵”的对联以训子孙。 范公及后人的例子也印证了奶奶一直告诫我的一个道理:一个人要想受到尊敬,在于其道德行为,而不在官位爵禄。家风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,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。古人讲,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;有家才有家风,有好的家风,才有好的党风、政风、社风、民风。 家风是政风的基础,家风正则政风清,家风乱则政风浊。秉承家训、家规,加深对自己姓氏、家族的了解,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,就是在传递“家风”。头顶国徽,身穿法袍,我会谨记家训、传承家风,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,在这个司法为民的平台上始终坚守“一肩明月两袖清风”的节操。 
(图片6:清明节回老家为爷爷扫墓,摄于安丘市革命烈士陵园) 纷纷雨丝,条条入地慰先人;岁岁清明,缕缕相思念亲恩。扫完墓,从奶奶手中接过那枚老怀表,我小心翼翼地拨开翻盖,触摸着那历经沧桑却依然清透明亮的表盘,瞻仰着写满岁月荣光却熠熠生辉的五星,不禁潸然泪下…… 永恒的家风,永远的“老怀表”! 写于2017年清明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