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老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创造了灿烂的文化,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、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,被世人称为"文明古国,礼仪之邦"。说起名人家书、家训,从耳熟能详《朱子家训》的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到诸葛亮的《诫子书》的“非宁静无以致远,非淡泊无以明志”再到《傅雷家书》“出台行礼或谢幕,面部表情要温和,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。”等等,无一不在诠释着我们中华民族家庭教育在“修身”、“治家”、“处世”、“为学”等方面的基本要求。 我们家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,也没有如同以上的成文的家规、家训,但是父母的言行举止、为人处世,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,让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善良、孝顺、正直、守信、勤奋、努力、文明、节约的人。回忆过去,点点滴滴,虽然平平淡淡、普普通通,但也丰富多彩……下面撷取几段与大家分享。 百善孝为先。我们这个家庭,我们的父母传递给我家风的第一条就是 “孝”,尊敬长辈,孝敬父母。 我们这个家庭是一个大家庭,我爷爷这一辈就有兄弟八人,我爷爷排行第二。从我记事起,我没有见过我大爷爷、三爷爷、六爷爷,我模模糊糊地还记得我爷爷,一个对孩子要求很严格的白胡子老头。虽然我四爷爷、五爷爷、八爷爷已经相继过世,但是我对他们的印象还是很深的。我七爷爷在东营,现在已经九十岁高龄了,身体健康,精神矍铄。 每年的年三十晚上,全家都要到辈分最高、年龄最大的老人家里守岁是雷打不动的项目。在我的记忆当中,每到过年的时候,各家放完了鞭炮,考完了“李妈”,吃了晚饭,我们一大家子人都要聚到年龄最大的老人家里守岁。有时我们来到老人的家里,我的叔叔、大爷、大娘、婶子们有的已经来了,当然我的哥哥们、弟弟们、妹妹们也来了。平时还算宽敞的屋子人满满的,大娘、婶子们陪着奶奶在里屋里说话,叔叔、大爷们在外间屋里说话。方桌上面点起了“泡子灯”,那时感觉屋里也特别明亮,五爷爷坐在了方桌左边的圈椅子上,八爷爷坐在了右边的圈椅子上,大爷、叔叔、哥哥们也按照辈分和年龄的大小,分别坐在了周围的长凳子、甚至马扎上,有时坐不下,一些哥哥们就站着,也不知道他们在谈些什么。我们这些小孩们就知道在院子里玩耍、放鞭炮。具体玩多长时间也不知道,只是记得我们小孩子困了,五爷爷发话了,“孩子们都困了,你们也都回去吧,明天早晨要早点起来……”在我们的迷迷糊糊当中,我们小孩子都跟着父母回家了。 第二天,抹黑起床,吃了饺子,父亲就领着我们先到辈分最高,年龄最大的爷爷家里去拜年,然后在依照辈分和年龄到其他长辈的家里拜年。 就这样,年复一年,到最年长的老人家里去守岁就从来没有变过。五爷爷在世的时候,我们一大家子都凑到五爷爷家里去守岁。五爷爷过世以后,我们就都凑到八爷爷家里去守岁……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,过年要到最年长的老人家里去守岁已经成了一个“法定”的项目。 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,我却明白了长幼尊卑,懂得了尊敬老人。 从我记事起,在我们家,吃饭的时候是在围着一张低矮的、颜色灰黑暗淡的饭桌子。饭桌子的北面能坐两个人,在北面永远坐的是我爷爷、奶奶,他们背北面南,爷爷过世后,就奶奶一人坐在桌子的北面,从来没有改变过。爷爷、奶奶不坐下吃饭,我们是不可以先吃饭的,要等他们开始吃得时候,我才可以吃饭。 就在这年复一年中,我的父母、家庭用他们的行动告诉了我们,在对待老人或父母要做到“或饮食,或坐走,长者先,幼者后。长者立,幼勿坐,长者坐,命乃坐。称尊长,勿呼名,对尊长,勿见能,尊长前,声要低,低不闻,却非宜。”让我们懂得了孝顺父母,尊敬老人。 笃初诚美,慎终宜令。我们这个家庭,我们的父母传递给我家风的第二条就是学习要踏实认真,做事要善始善终,不得虎头蛇尾。 记得那是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的一件小事。因为贪玩,上课不认真听讲,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中后面的几个应用题根本就不会做。让我感到非常幸运的是父亲晚上有事,没有在家,没有了父亲的监督,我感到有了一线“生存”的希望。心想,我可逃过去了,只要逃过了今天,明天到校以后,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。明天回家以后,父亲再检查作业就万事大吉了。于是,我匆匆忙忙完成了会做的作业,把作业本放到了书包里,想到父亲对我的学习要求的严格,我别有用心地将没有完成的作业放到了书包的最下层。心中也在暗暗地祈祷,希望父亲能够晚一点回家,最好晚到回家后没有做别的事的时间,直接休息。 一切做好以后,我就忐忑不安地早早地睡觉了。天真地以为,万一父亲发现了我的作业没有完成,也不会忍心把我叫醒,更何况是在寒冷的冬天呢?虽然躺下的早,因为心中有鬼,所以也睡不踏实。在迷迷糊糊中,父亲回家了,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了。赶紧装出了一副熟睡的样子。接着听到了父亲翻书包的声音,作业本虽然藏得很严密,但是也没有逃过父亲的火眼金睛。在以后就听到了父亲翻本子的声音。我的心七上八下,真是如坐针毡,感觉过了比较长的时间,父亲开始叫我,我还抱着一线希望,继续装睡。最后,父亲把我从被窝里揪了出来。在父亲的帮助下,我完成了作业。 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,我却学到了做事要善始善终,不得虎头蛇尾。 每一食便见稼穑之艰难,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。我们这个家庭,我们的父母传递给我家风的第三条就是勤俭节约。 我们家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,父亲、母亲平时生活简朴,勤俭节约。在印象中,我小时候,他们经常穿着干净,但是打补丁的衣服。小时候过年的时候,没记得他们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服。 前几天回家,父亲正好买了一些白皮甜瓜。洗好后,我咬了一个,有一股馊了的味道,我就想扔掉。父亲不允许了,他拿过去尝了尝,说就是这个味道,就要吃掉。我赶紧说:“坏了就扔掉,吃了对身体不好。”最终没有扭过父亲。 父亲有时说起我爷爷,说那时主食不是馒头,而是蒸地瓜。说我爷爷吃饭的时候地瓜皮也不扔掉,只是扔掉有地蛆眼的地方。 在家庭的影响下,我懂得了稼穑艰难、纺织辛苦,学会了勤俭节约,在我的要求和影响下,女儿也会每次将碗中的米粒吃干净。 我母亲因重病去世了,但是母亲对我的成长也是非常深远的。 事虽小,勿擅为,苟擅为,子道亏,物虽小,勿私藏,苟私藏,亲心伤。我的家庭,我的父母传递给我家风的第四条就堂堂正正做人,做人要诚信。 小的时候,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,能够吃上果子(油条)那就是改善生活,好比是现在享受的山珍海味。有一天是我们村的大集,我哥哥领着我和弟弟去赶集。在路上,哥哥变戏法似的在怀中掏出了两本书,说:“到集上卖了,咱们买果子吃。”能吃上果子,让我和弟弟喜出望外,有了动力,我和弟弟就更有劲了。 到了大集上,哥哥把两本书卖给了一个买颜料的老头,具体卖了多少钱,我也不知道,只记得买了两根果子,不到一个果子。(记得当时一个果子是三根) 弟弟小,自己吃了一根,哥哥和我掰开了一根,并且给了我一大半,他要了一小半。 回家以后,年幼的弟弟把事情告诉了母亲,结果母亲把哥哥关到屋里打了一顿。 从来没有上过学的母亲用她的行动告诉了我们,要堂堂正正地做人。 还有一件事令人难忘。前几年,家里买了一个冰柜,平时母亲就在路边卖冰糕。当时冰糕有卖3角的和卖5角的两种。有一次,一个过路的小伙子停下摩托车,问道:“你这里有1元的冰糕吗?”母亲毫不犹豫地说:“没有,我们这里最好的就是5角的。”小伙子骑着摩托车绝尘而去。 事后,邻居就说:“你可以把5角的当作1元卖给他,他分不出来的。”记得,母亲只是说了一句,“咱不能骗人家。” 还记得,小时候村里来玩戏法的,总会发一些竹签子,然后根据发的竹签子到各家各户去收一些粮食之类的。记得有些人把竹签子扔掉,但是母亲总是说:“玩戏法的也不容易,咱可不能坑了人家。”拿着竹签子在家等着玩戏法的上门收粮食。 凡出言,信为先,诈与妄,奚可焉。母亲的行动在我们的心里种下了诚信的种子,让我们懂得了做人要讲信用,明白了“人无信不立”的道理。 恩欲报,怨欲忘,报怨短,报恩长。我的家庭,我的父母传递给我家风的第五条就是要与人为善,以德报怨。 母亲平时总是告诉我们,说我们兄弟们多,很多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我姨给做的,说什么也不能忘了姨;四奶奶对我们有多好多好,千万不要忘了她 ;大叔……母亲平时总是教导我们要多想着别人对你的好,要与人为善。在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,让我懂得了要与人为善,常记起别人的恩德。 古人云:川流不息,渊澄取映。在家庭、父母的影响下,我做了一个大写的“人”。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,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,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和周围的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