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奶今年94岁,常说“过日子”就得勤俭、节约、家庭和睦、乐于助人,只有这样家里日子才能过得红火,人这一辈子才能过得“值”。 奶奶是建国前老党员,参加过解放战争,战争结束后为了照顾老人,便和爷爷回到了村里。家里穷,奶奶帮着爷爷撑起来这一大家子,一生育有7个子女,我们这个大家庭妯娌和睦,子女孝顺,作为这个大家庭家长的奶奶是村里人羡慕的对象,都说没有哪个老人享过这样的福。 奶奶说,“人穷不可怕,可千万不能懒,不劳动那才可怕呢”。奶奶“过日子”也是被逼出来的,上有老下有小,吃饭穿衣开销巨大。奶奶能吃苦、也会过日子,逢集的时候去集上帮人家做衣服补贴家用,有时候能留下一块两块的布头,攒的多了过年的时候能给孩子们每人做双新鞋,甚至能做件新衣裳,听我大爷说过年的时候出去串门特有面子。粮食下来的时候,就烙煎饼到集上卖,给孩子们换学费。家里穷,有一次准备烙煎饼的地瓜面长了霉,奶奶不舍得扔,给孩子们烙了新面的煎饼,长了霉的面烙出来的煎饼就自己吃,地瓜面长了霉之后发苦,无法下咽,奶奶就泡在水里,囫囵吞下去。后来爷爷发现给扔了,奶奶又偷偷捡了回来,就这样拉扯着7个孩子长大。 奶奶这种勤劳节俭的态度也感染着我大爷叔叔们,他们放了学就帮家里捡柴火、割猪草,兄弟们之间也是互助互爱。听我五叔、六叔说,那时候每周六是最开心的日子,早早的等在村口,因为在外上学的哥哥们那天要回来,会把省出来的白面煎饼给他们吃。奶奶怕在外读书的孩子吃不饱营养跟不上,总会多烙几个白面煎饼给他们带上,可是哥哥们却舍不得吃,周末都带回来给弟弟们。 奶奶说,“过日子”讲究的就是家庭和和睦睦,谁家要是见天的吵架,鸡鸣狗叫的日子肯定过不好。爷爷要工作,奶奶就在家照顾公婆,还张罗着给两个小叔子娶上了媳妇,妯娌之间没红过脸,到现在我那80多岁的三奶奶每隔十天半月的都要拄着拐杖来看看她的大嫂嫂,唠几句家常话。年轻时奶奶在村里当妇女主任,一干就是30多年,奶奶明事理,谁家婆媳闹矛盾了、兄弟们要分家了也总爱找奶奶去调和或者当个见证人。现在奶奶的6个儿媳妇都孝顺,吃的穿的用的都给奶奶送,奶奶用不了还会分给其他老太太。 爷爷去世后的头几年奶奶不肯麻烦孩子们,非要一个人住,谁也劝不住。在外地的大爷为了让奶奶住得舒服一点,回来给奶奶盖了5间新房,还买了电视、冰箱、洗衣机、空调。大姑更是每周都过来,给奶奶洗衣服、剪指甲、理发,包好水饺、擀好面条放在冰箱里。二大爷虽然在外地但是每个月都回来陪奶奶住两天。叔叔们不定期地给奶奶寄钱。俺爸离得近,每天都要到奶奶家坐坐,陪奶奶说会话。 奶奶说,“过日子”花钱不能大手大脚,要花就花在正地方。奶奶有退休金,有建国前老党员补贴,晚辈们也都给奶奶钱,虽然奶奶从来不乱花钱,可是却也总是没钱。我妈给我奶奶算过一笔账,村里组织捐款奶奶一次不落,谁家遭了难奶奶要捐钱,村里搞大小工程奶奶要捐钱,谁家小孩上学困难了她也要捐,哪个老太太没钱了她也给点,所以总存不住钱。每到这时候奶奶就笑,“我留着钱干什么呀,还不如帮帮别人呢”。 现如今奶奶年纪大了,脾气也大了,有时候像个老小孩,被我爸接到了家里。有时候周末回家,我妈就会跟我唠叨,你看你爸都60多的人了,你奶奶还训他呀,看着也怪可怜。其实被训的何止是我爸呀,我大爷都68了,在我奶奶面前还不是像个小孩子一样大气不敢吭一声。我三爷爷有一次跟我大爷叔叔们说“你娘脾气这么大,还不是你们这些当儿子的给惯得啊,把你们弟兄们养大,现在惯惯你娘也是应该的”。 奶奶的“过日子经”传给了我的父辈,又传到了我们这一辈。虽然天南海北,平时不能在一起,但是每逢节假日大家总要聚一聚,谁有新的动向了也会在家庭群里说一说,听听大家的意见。我们这一辈兄弟姐妹中有参军的、经商的、从政的,还有正在读书的,但是个个都能做到遵纪守法,踏实工作,热心助人。这离不开一辈辈传下来的“过日子经”。父辈们没有丢,我们这一辈也不会丢,还会一直传下去!
|